一汽奔騰的“新造車”底牌
作者:
AO記者 陳秀娟
2025-03-28 21:58
當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戰火從高端市場蔓延至主流消費區間,一汽奔騰在千年水鄉烏鎮給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3月27日晚,烏鎮的青磚黛瓦間,奔騰正式發布全新新能源序列“悅意”,首款車型悅意03以9.29萬-11.79萬元的價格錨定主流消費市場。這場以“為生活添悅意”為主題的發布會,不僅是一次產品亮相,更折射出傳統車企加速向新能源轉型的深層思考。
中汽協數據顯示,202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雖突破1200萬輛,但35.5%的同比增速已較上年有所放緩。市場從“增量競爭”轉向“存量博弈”的趨勢愈發明顯,各品牌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市場定位。一汽奔騰選擇這個時間節點發力新能源,顯然有著自己的戰略考量。
破卷“新”思路
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,奔騰悅意主理人方楊在發布會上反復強調的“高品質親民新能源”定位,擊中了當前市場的痛點。在比亞迪秦PLUS下探至7.98萬元、五菱繽果等車型紛紛搶占10萬元以下市場的背景下,車企如何在降低價格的同時保證產品品質,是整個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,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同比增加32%,其中質量問題占比達到46%。這反映出消費者對“低價低質”產品的擔憂正在加劇。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,奔騰悅意提出了“高品質親民新能源”的定位,試圖在價格和品質之間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。
從產品配置來看,悅意03展現出了誠意。入門版車型定價9萬元出頭,卻標配了6安全氣囊、全景天幕、V2L外放電等配置,565km續航版本的起售價也控制在10萬元以內。這樣的產品策略明顯是針對那些既看重性價比,又不愿意在品質上妥協的“品智悅享家”群體。根據麥肯錫的消費者調研,這類消費者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占比已經超過40%,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。
奔騰悅意能夠在價格和配置上取得平衡,離不開一汽集團的體系支撐。作為擁有70年造車積淀的“共和國長子”,一汽集團為一汽奔騰悅意提供了獨特的發展基因。這種基因在技術層面體現得尤為明顯:基于模塊化“越影平臺”開發的三電系統,既保持自主可控又與寧德時代、華為等頭部企業深度合作,形成了“自主+開放”的獨特技術生態。
這種技術優勢需要產能的強力支撐。長春、鹽城兩大生產基地形成的40萬年產能,不僅保障了交付能力,更通過規模化效應實現了成本優化。行業數據顯示,當年產量突破20萬輛時,單車成本可下降15%~20%,這為悅意03的定價策略提供了關鍵支撐。
如果說技術和產能是硬實力,那么用戶運營創新則展現了一汽奔騰的軟實力。打破行業慣例的“終身質保2.0”政策、7×24小時的全天候服務,這些舉措不僅解決了新能源用戶的售后痛點,更彰顯了一汽奔騰向用戶型企業轉型的決心。這種轉變,或許比產品本身更具戰略意義。
親民路線是否可行?
審視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軌跡,親民路線正在經歷從“價格戰”到“價值戰”的升級。五菱宏光MINI EV年銷突破50萬輛的奇跡,不僅驗證了大眾化市場的潛力,更揭示了一個關鍵趨勢:當產品精準匹配用戶真實需求時,親民路線完全可行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威馬、云度等品牌的折戟沉沙也向行業發出了警示:單純的低價策略已難以為繼。
最新市場數據給出了樂觀信號:2024年10萬-15萬元區間純電車型銷量達480萬輛,同比增長127%,遠超行業平均35.5%的增速。這充分說明主流消費市場正在快速釋放需求。
此外,政策紅利也為親民路線注入新動能。隨著國家“以舊換新”政策深入實施,預計將釋放2000萬輛置換需求,這將為主流市場注入新的增長潛力。而一汽奔騰規劃的1500家“1+N”渠道網絡——每個城市1個體驗中心配合多個社區網點,正是為了精準觸達這些潛在消費者。
市場反饋也在印證這一策略的可行性。J.D. Power調查顯示,10萬-15萬元區間新能源車的用戶推薦度首次超越豪華車型,預示著市場認知的根本性轉變。
如今,成功的親民路線不再是簡單的高性價比,而是要實現“價格親民、價值不廉價”的平衡。正如某車企高管所言:“我們不是在造便宜的車,而是在用更聰明的方式造好車。”當技術紅利、規模效應和用戶運營形成合力時,親民路線完全可能成為新能源普及的主流路徑。
從“產品競爭”到“生態競爭”
悅意03的上市只是一汽奔騰新能源全面煥新的第一步。根據發布會透露的信息,未來兩年內,悅意系列將推出6款新車型,形成E、P、R三大產品矩陣,覆蓋A0~B級市場。其中,定位科技旗艦的R系列首款車型悅意08將在今年上海車展正式亮相。這預示著,奔騰在站穩主流市場后,將逐步向高端化領域探索。
但真正的競爭遠不止于產品,更在于生態。在智能化生態方面,悅意與華為的合作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如果能夠深度融入華為的鴻蒙生態系統,悅意車型有望實現“車-家-辦公”場景的無縫連接,這將提升產品的智能化體驗。此外,Joy Pai用戶社區的建設和運營也將是未來的重點。以蔚來的成功經驗看,活躍的用戶社區不僅能夠提升品牌黏性,還能成為產品迭代的重要靈感來源。
在這場新能源市場的轉型浪潮中,一汽奔騰悅意選擇了一條看似簡單卻充滿挑戰的道路。沒有盲目追逐高端化,而是回歸汽車的本質價值;不參與參數競賽,而是聚焦普通家庭的真實需求。這種戰略選擇,既是對市場趨勢的把握,更是對造車初心的回歸。
然而,在價格與品質、規模與盈利、創新與成本之間找到平衡,需要極高的經營智慧。正如全球知名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在報告中所言:“2025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將進入真正的淘汰賽階段,只有那些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品牌才能存活下來。”
對一汽奔騰而言,悅意序列的成功與否,不僅關乎一個產品序列的命運,更將檢驗傳統車企轉型的成色。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,一汽奔騰的這場“親民新能源”實踐,或許能為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參考樣本。
在烏鎮的夜色中啟程的悅意,能否在新能源市場的紅海中開辟新航道?答案或許就藏在那些追求“品質生活不貴”的消費者選擇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