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“放大招”,為自動駕駛“逆天改命”?
作者:
AO記者 陳秀娟
2025-02-20 18:04
在科技與汽車產業深度交融的時代浪潮中,一度放棄造車的蘋果公司憑借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重大突破,重新成為汽車行業的焦點。
2月18日,蘋果造車項目擱淺一年后,對外公布將自博弈(Self-play)技術引入自動駕駛系統,引發了外界對其在汽車領域未來布局的無限遐想。
十年蟄伏
蘋果的造車計劃可以追溯到2014年啟動的“泰坦計劃”,當時,這一計劃承載著蘋果打造一款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宏大愿景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,蘋果迅速組建了一支超過1000人的豪華專業團隊,團隊成員涵蓋了汽車領域各個專業的專家和資深工程師。
項目初期,蘋果將主要精力放在自動駕駛軟件技術的研發上。其研發人員深入研究機器學習、傳感器融合等關鍵技術,試圖構建一套先進且可靠的自動駕駛軟件體系。隨著對汽車行業理解的加深,蘋果意識到,僅依靠軟件無法打造出一款真正卓越的自動駕駛汽車,于是逐漸將業務范疇拓展到整車設計。從車身結構設計、內飾布局規劃,到動力系統選型,蘋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。
然而,汽車行業的發展之路遠比想象中艱難。汽車制造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系統工程,涉及眾多零部件供應商、嚴格的安全法規以及復雜的生產工藝。在與傳統汽車廠商合作的過程中,蘋果遭遇了諸多問題。汽車廠商有著自己成熟的研發體系和供應鏈,與蘋果的合作模式難以達成共識,導致雙方在技術共享、成本分擔等方面矛盾重重,合作進展緩慢。同時,蘋果收購汽車品牌的嘗試也接連碰壁,高昂的收購成本、復雜的品牌整合難題以及原品牌的技術傳承問題,都讓蘋果的收購計劃不了了之。
2024年2月,蘋果宣布暫停自動駕駛電動汽車項目的所有開發計劃,這一決定標志著其造車嘗試的階段性中止。當時,一方面全球電動車市場增長乏力,特斯拉等行業領軍企業的銷量增速明顯下滑,市場環境的變化讓蘋果對造車項目的前景產生了疑慮;另一方面,生成式 AI 等新興技術領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,蘋果認為將資源和精力投入這些領域更具戰略價值。
自動駕駛的新引擎
盡管放棄了整車制造項目,但蘋果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上的腳步并未停歇。
早在2020年前后,蘋果就摸索出一套以車載操作系統CarPlay為核心的汽車產業滲透戰略。2022年其發布的CarPlay 2.0版本功能得到了極大拓展,不僅能夠接管車輛儀表盤、空調系統,而且還能與ADAS(高級駕駛輔助系統)實現深度交互,真正實現了用戶通過一部iPhone就能完成“車機融合”的便捷體驗。這為蘋果積累了寶貴的車企合作經驗,現代、寶馬等多家知名汽車品牌已宣布支持新版CarPlay,進一步鞏固了蘋果在汽車軟件生態中的地位。
如今,蘋果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突破的關鍵——自博弈(Self-play)技術,并非全新概念。此前,它在游戲、機器人和生物工程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。蘋果的研發團隊創新性地將這一技術應用于自動駕駛系統,開辟了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新路徑。
通過自博弈技術,蘋果在短短10天內就生成了高達16億公里的模擬數據,這些數據成為訓練自動駕駛算法的寶貴“燃料”。為了實現算法的高效進化,蘋果設計了極簡的獎勵函數,并通過大規模數據模擬彌補獎勵函數簡單的不足。同時,蘋果對GIGAFLOW模擬器進行了全面優化,例如預計算地圖觀測值、共享策略神經網絡等,這些優化措施使得自動駕駛系統即便在沒有真實數據輸入的情況下,也能達到當前行業最佳的效果。
從訓練成本看,蘋果這一成果優勢明顯。借助公共云的8張A100芯片,系統每小時能夠模擬和學習44億次狀態轉移,訓練速度比使用真實數據快36萬倍,每百萬公里的訓練費用不到5美元。不過,目前這一技術也存在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,比如感知處理環節相對簡單、獎勵函數靈活性不足,以及大規模訓練對計算資源的需求巨大等。
從技術層面看,蘋果的自博弈技術為自動駕駛行業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傳統自動駕駛系統主要依賴攝像頭、雷達和激光雷達等傳感器采集數據,經過目標檢測和路徑規劃后完成駕駛決策。然而,這種模式在應對復雜場景、長尾異常情況或突發事件時,往往因數據處理單一導致安全隱患。蘋果的自博弈技術通過模擬數據生成和自博弈訓練,讓智能體在與自我的副本或歷史版本進行博弈,從而實現算法的優化。這種訓練方式不僅速度快、成本低,還能夠在復雜場景下表現出更強的適應性。
可以預見,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和開發成本的減少,一些原本在自動駕駛領域處于劣勢的企業可能會迅速崛起,加劇市場競爭。同時,蘋果的這一技術突破也可能促使行業內的合作更加緊密,例如傳統車企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將更加頻繁,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。
蘋果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突破,預示著其在汽車領域的全新布局。業內專家推測,未來,蘋果可能會沿著兩條主要路徑繼續發展:第一條路徑是與傳統車企合作,開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。蘋果可以憑借其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,為傳統車企提供技術賦能,幫助車企提升自動駕駛水平,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。例如,蘋果與寶馬合作,將其自動駕駛技術融入寶馬的車型中,為消費者帶來更智能、更安全的駕駛體驗;另一條路徑是將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于智能交通系統。通過與城市交通管理部門合作,蘋果可以利用其技術優化交通流量、減少擁堵,提升城市交通的整體智能化水平,為城市出行帶來革命性的變化。
蘋果重新在汽車行業發力,尤其是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突破,無疑為行業注入了新活力。盡管未來的發展充滿挑戰,如技術的持續優化、法規政策的適配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等,但憑借其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創新精神,蘋果有望在汽車行業的變革中扮演重要角色。